[感怀80]妈妈的文化

作者:百万飞龙 2009年09月03日 20:21:53 浏览:485

妈妈原来是农村妇女,但也算是老革命了。她1949年参加共青团,1950年加入共产党(当时她16岁),解放前就是妇女主任,是先进分子,还担任过乡总支委员。1967年,妈妈调到福州大学工作。

  据说“识字班”的称呼是从扫盲运动开始的,可能那时参加识字班的人多数是年轻姑娘。后来,在我们家乡被人们习惯用来称呼尚未结婚的姑娘,一直延续至今。

 我妈妈至今保存着当时山东省郯城县岌山区公所颁发的《识字证书》。

 

妈妈档案中的文化程度是小学,可能也就是识字班扫盲的文化程度。但是,妈妈不仅识字,而且会读书能看报。有时,读到她喜欢的文章,她会读出声来;看了她喜欢的小说、故事或是报纸中她感觉新奇的新闻,她会简要地说出故事梗概或是新闻内容。

  妈妈的算术很好,加减乘除没有能难倒她的。家庭生活开支她当家,为了精打细算,她记过家庭收支账;年度的固定大笔开支、每月的经常性开支,她都会预先计划,总能够拿得出手;出门购物,她总是可以买些物美价廉的东西,从没有吃过亏。

  妈妈会讲故事,讲牛郎织女;讲日本鬼子来时,她与乡亲们在湖地里一条沟、一条沟地躲;讲姑娘时为解放军缝棉袄、做鞋子。……

  妈妈会唱歌。她经常哼唱“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……”,“金瓶似的小山,山水虽然没有寺……”等等歌曲,而且很动听。她唱歌的时候,仿佛还是姑娘年代。

  妈妈不会下象棋,但会“搁六”(一种棋,横竖均为5个方格),妈妈的棋艺与父亲相当,互有胜负,他们有时也会因悔棋而争的面红耳赤,但总是面带笑容。

  妈妈文化不高,但她心灵手巧、温柔贤惠、勤劳俭朴,会一手好针线活。记忆中,我读初中以前的穿戴,四季服装,里里外外都是妈妈一针一线、手工缝制出来的。开始妈妈仿制中山装,文革时期时新军装,妈妈裁缝的与市面上的基本无差别,她缝的衣服不但好看,针脚还特别细,就象缝纫机扎出来的一样,邻居阿姨、大娘、奶奶们都夸妈妈的针线活好。最好的衣服是卡基布干部装,穿了好几年。我在学校同学中从来不觉得丢脸。那时买布料需要布票,家中人口多,总是不宽余。兄弟中,我是老大,老大在穿衣服方面是最占便宜的,逢年过节、新学期或换季节时,我总会有新衣服穿,换下来旧的衣服给两个弟弟,馋的弟弟总是撅着小嘴不高兴。读高中时,妈妈把爸爸的一些旧衣服改给我穿,多数是旧军装、或者是市面上买的机制服装。直到下乡时,我有些服装还是妈妈亲手做的。

 

  【《识字证书》图片说明:学员:卓(禚)宝兰,山东省郯城县岌山区徐贺乡徐贺村人(今临沭县南古镇徐贺村),校长:王秉森,颁发单位:郯城县岌山区公所,编号:岌扫字第278号,时间:1956年9月20日】
 

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